整整20年!这位“女神”做梦都在琢磨鸡和猪_全球通讯
发布时间:2023-07-05 04:10:12 来源:观威海

撕掉畜牧学科“过时落伍”的标签

打破专业教师“刻板无趣”的印象


(资料图片)

武汉轻工大学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刘玉兰

因专业课讲得深入浅出、接地气

备受学生青睐

被“00后”大学生们

亲切地称为“动科女神”

从实验室的“科学家”,

到伴着猪鸡的“养殖员”

刘玉兰时常与学生讨论

学科前沿理论,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企业,

走入农村养殖场,探索实践……

伴着猪鸡的“养殖员”

刘玉兰经常放下“高大上”的教授身份

深入生产企业和农村养殖户

走进条件较差的养殖场

伴着猪鸡,闻着粪臭

致力于将科研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她认为

“发表高层次论文很重要

但将成果运用于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加重要”

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

两者结合才能实现

产学研合作、共同提升

她说

“在学校,我们要能胜任科研创新工作

指引学生成长成才;

在校外,我们要能研发创新产品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刘玉兰先后于湖北、上海、

江西等地多家企业

开展产学研合作

开发多个新产品新系列

围绕生猪健康养殖这一行业问题

取得系列创新和突破

解决了仔猪饲养的瓶颈问题

为我国饲料产业升级和生猪健康养殖

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帮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年专注于一件事

2003年回校工作之初

为了尽快启动科研工作

她自垫两万多元买实验材料

带着学生一起购买,安装鸡笼

自己设计安装取暖设施

造成双手皮肤全部破裂、

也全然不顾

在怀孕八个月

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下

她依旧备战整夜 准备材料

最终以出色的表现和实力打动评委

成为学校2005年唯一入选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的人才

“专注、执着、刻苦和永不言败”

这是刘玉兰成功的奥秘

身材娇小的她

整整二十年

奋战在同一个研究方向上

吃饭、睡觉、做梦都在琢磨

猪的营养与免疫、

肠道生理功能调控方面

有一次,

她带着自己的研究生

去猪场检验产品效果

惊喜地发现

用了自己研发的产品之后

猪吃得多了,精神也很好

“看到实验结果,

我觉得太成功了!

开心到飞起!”

刘玉兰笑了起来

检验完毕,她在回家的路上

完全忘记了自己刚从猪场出来

身上还弥漫着一身猪臭味

“怎么坐公交车的时候,

我旁边的人走光了?”

当时她心中满是不解

“后来发现我身上实在是太臭了。

在猪场待了二十多天

已经完全闻不到猪臭味。”

一心投入科研的刘玉兰向来如此

当她取得一项科研成果时

那种喜悦

会让她完全忘了身处何时何地

刘玉兰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因为突出的成绩

她是学校第一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优秀青年基金的获得者

入选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

(1960—2022)”

及“2022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动科女神”

刘玉兰利用各种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

不断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省

她经常以自己的经历和

身边的故事为例

与学生们探讨如何正确地做人做事

已经毕业的学生也会经常联系她

请她出谋划策

每年三、四月份

她的身边围满了考研的学生

她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

咨询电话不断

直至手机没电而关机

她十分注重课前准备

每一章节都要认真分析重难点

并查阅大量文献

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

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

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

她激情四射、气氛活跃

课间,她会和学生

谈自己科研的计划和进展

课后,她常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

进而调整进度和难度

还把学科的前沿资料发给学生

与学生讨论

目前国际上尚未定论的学术观点

她让“00后”爱上“土里土气”的畜牧学

刘玉兰把自己定位成

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下

刘玉兰先后获得

学校教学质量一、二等奖

四次被评为

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每十天精读一篇英文文献

一年精读三十篇文献

三年就是九十篇”

为了锻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刘玉兰带领团队老师们

形成了十日精读一篇英文文献的传统

“只要你们认真去做了

你们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肯定会大大提高”

刘玉兰老师所带的团队

还形成了

每两周一次的科学前沿PPT汇报传统

严谨学习 把握机会

这是刘玉兰所希望学生们能够养成的品质

毕业几年的学生给她发邮件

“即使以后我不从事科研工作

在您那里学到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依然让我受益终身”

好老师如群星闪耀

照亮孩子人生之路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